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99章、大明新力量 (第1/11页)
大帝书阁rg 养心殿里,朱厚熜确实正看着唐顺之的答卷。 有了特别关照,唐顺之的答卷自然是第一批被誊抄完的,然后第一批被送到了同考官那边阅完卷评完分,而后才送入宫中。 这其中透露了很多的有意思。 首先杨慎知道皇帝留心这个唐顺之,但并没有让更多人知道,只是杨慎清楚这件事。其他人虽然在第一批答卷里就评完了分,但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,来历如何。所以,他们是先给出了分,不影响唐顺之的会试排名,这才被呈入宫中。 其次,杨慎也清楚了:皇帝这样安排,就根本无所谓唐顺之的成绩如何。即便评分不高落地了又怎样?应试举子多少?简在帝心的又有几个?会试在陛下心目当中,并没有那么重要。 最后,陛下着重要看的,只是第三场考时务策的答卷。皇帝对于时务更加偏重,杨慎更加明确了。 回想这四年多来的广东得失,杨慎一时有些恍惚:实务与学问,确实相去甚远。但陛下为什么一方面能如此重视实务,一方面却又写得出那《临江仙》? 今科会试,一共五道时务策题。 湖广平叛一道,屯门海战一道,黄淮水患一道,宝钞之弊一道,科则之弊一道。 科举考题,比大多数人以为的,其实要更贴近实际一些——都是当下皇帝和朝廷关注的重点。 朱厚熜关注唐顺之,自然是因为他的名头。 在嘉靖一朝的名臣之中,唐顺之留下的名声并不算大,毕竟同时代有太多牛人。 但唐顺之这个名字因为那个历史迷老友的絮絮叨叨,还是深刻地留在了朱厚熜的脑子里。 其他的不必讲,文武双全,戚继光的老师,这就够了。 戚继光已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