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若蝉声_第二十四章 因祸得福识奇宝 未卜先知送良材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二十四章 因祸得福识奇宝 未卜先知送良材 (第14/14页)
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时候,古代的大多数中国人还吃不到米饭。有米没米,都还是要活下去的。

    我们就用传说中的木鸢打个比方。其实这木鸢已经不是传说,关于他的档案是非常多的。

    木鸢的原型机是木鹊,不载人。《墨子?鲁问》提到“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,成而飞之,三日不下,公输子自以为至巧。”

    2

    墨子本人其实也制作过不载人的木鸢,《韩非子?外储说》称“(墨翟)费时三年,以木制木鸢,飞升天空”。可见这对老冤家在航天界争夺也很激烈。

    但是在楚宋之争期间,确实有过鲁班制作载人木鸢的记录,因而通常我们认为鲁班在此项目上略胜一筹。楚国野史《渚宫旧事》载“(鲁班)尝为木鸢,乘之以窥宋城”(《酉阳杂俎》,《太平广记》因之,记载完全相同)。

    到了南北朝的时候,这种机械已经进入批产化阶段,被批量报道。这种井喷会不会是因为鲁班图纸重现人间(本作设定哦)而产生的呢

    《太平御览·卷一百三十》(高洋)又令元黄头与诸国自金凤台各乘纸鸱以飞,黄头至紫陌,乃坠于地。

    《独异志?卷中》梁武帝大清三年,侯景反,围台城,远近不通。简文与太子大器为计,缚鸢飞空,告急于外。

    这两则记载中涉及东魏,北齐,南梁,侯汉四朝皇族,而且实验都成功了。元黄头从皇城飞到郊外,仍然没死,是被高洋重新抓回去饿死的。梁人的木鸢飞出了城,被侯景的军队射落却找不到报信的人。面对如此多的例证,这载人木鸢,究竟是不是该算空xue来风,各位看官作何想法呢?

    在这个话题上我们不再做展开了。下节我们会分说一下鲁班的姓氏,诸君稍安。

    nruosheng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