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35逆耳 (第2/5页)
回忆起那天。 那天之後,他并没有在北平驻足太久,反倒是将手中的《凤仙传》交给商细蕊後,他自个儿就带着薛千山那些个妻妾跑到香港去了。将人安置在九龙一带後,他便得安置自己。住在饭店那会儿,曾经在北平也算得相识的俞青不知怎的找到自己,托人安排他俩见上一面。 他这也才知道,俞青变卖了在北平的家产,早就来香港筹办抗日刊物了。她果真是书香门第的小姐,同样是有抱负、理想,国难当头时便会挺身而出的文化人,奈何在香港人生地不熟,创办刊物却寥寥几篇文章,印量也不多。主要是几个文人仍在北平上海一带,或在老乡避风头去了,实在难以联系,因此更别说找香港那几个有阔的老板资助了。 杜洛城听她完这些困境,想着自己来到香港本就急促,还没安排个正事,正事倒自己找上门来了。於是他毫不犹豫地扛起了撰写文章的大梁,包办了半份刊物的文章。 都说但凡有本事在身的人,到哪儿都能发挥所长,杜洛城以一贯的做派,用好些不同的笔名写着不同类型的文章,每个名字都幻化rEn形,各司其职。从社论、未来国家局势分析,乃至抗日文学、诗作,没有一项是他拿不出手的。 用不着几个月,他们的刊物销量便直直上升。在短短的时间内,从刚开始的乏人问津,到现在能发展至如此规模,他和俞青都感受到实在的力量,立志要持续为社会做出贡献,这便是他们两个文化人的共识。 然而,即使有了这一层关系在,杜洛城未曾向俞青坦言过去他在北平的那些事儿,俞青也只当他是为了避避风头,不想和日本人举办什麽中日文化交流会,说到这份上,倒也有挺有趣的事情。杜洛城曾经和俞青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