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03章、用魔法打败魔法? (第2/6页)
所以他现在有点疑惑:王守仁为什么把他的讲解一开始就限制在朱熹的观点里? “所以治国,盖欲明明德于天下也。” 王守仁继续讲了:之所以要治国,就是想在天下发扬光大高尚光辉的道德,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。 《大学》这部书里,就是把道德作为纽带,让个人自我修养和治国所需要走的“大道”统一起来。 原本就写在《礼记》里的这篇文章,就是儒家提炼出来的一条非常有利于皇帝要求臣民、儒生约束皇帝的纽带。 儒家的礼,不仅仅是仪式,它也是认可这种“礼”的每个人对自我思维、行为、追求的约束。 皇家追求的,是治国平天下吧?儒家可以提供这条道路:我千千万万的门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。 皇帝想选择这条道路?那皇帝既然也想国治天下平,同样至少要先做到修身齐家。 所以皇帝的言行举止是要按照要求来的,皇帝的后宫,文臣们也是有义务去说几句的:你自己的家都搞不好,你怎么治国平天下? “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何谓知之至,何谓诚其意,何谓正其心,何谓修其身,先贤已尽述。而致知在格物,何谓格物,则又是正心以上最首要、最难者。” 他说到这里,嘴角有微微的笑意:“臣昔年为致知,于格物一关百思难解,曾格竹七日夜,一无所获。” 朱厚熜终于感受到王守仁和其他大儒的不同:他是懂讲课的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